《黄帝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也就是说,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这也是对《周易》意义的最好注解。《周易•系辞》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道与天地的运动相似,故能与天地之道一致。《周易•系辞》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周易》是解释天地之道的源头,被称为大道之源。“道者何?无之称也”。从“无”中产生太极,太极生八卦。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古代学者多认为“太极”是宇宙起源之初“元气”未分的混沌状态,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道”或“无”。《易经》从阴阳二气出发描绘了宇宙、社会、人类演化规律的图式,给人们提供一把解释一切现象的总钥匙。
“先天之易”从空间的维度描述了自然的气象和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使人们对宇宙和自然有一个宏阔的认识。核心思想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周易天地不变的原因是什么,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按照“乾(天)兑(泽)离(火)震(雷)巽(风)坎(水)艮(山)坤(地)”的顺序,以“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的规则排列。
“后天之易”把八卦发展到六十四卦,配以卦辞,并作了排列,从时间的角度描述了一年时序的流变,从震(春分)到兑(秋分),从离(夏至)到坎(冬至),反映世间阴阳二气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的过程,揭示了万事万物生长发展的规律。
易者,由日、月两字组成,“一阴一阳之谓道”,研究阴阳交互作用及其变化的学问。有四个意义:一是交易,阴阳的交互作用才有事物的变化、新事物的产生,这也是变化的基础;《系辞传》曰:“生生之谓易。”二是变易,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但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准则可循。“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三是简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大道至简,天地自然的法则,简朴而平易。能把复杂的事搞简单是最高明的。四是不易。变是普遍的,不变是相对的。自然和社会总是在变与不变的交替作用中进行着。“不易”显示了持之以恒的品德。
易学的内涵,主要包括“象、数、理”三个要点。“理”的研究要达到哲学的高度。“象”是从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探究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演绎事物的变化过程和前因后果。易理之学属于哲学性的,象数之学属于科学性的。完整的易学,它必须要由“象数”科学的基础而达到哲学的最高境界。
纵观易学“理、象、数”的内涵,无非告诉人们知变与适变而已。知变是理智的结晶,适变是象数的明辨。易经告诉人们,变是永恒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趋时而变,“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易学告诉人们应该守正致中。《系辞》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就是说世间大道就是以正示于人。易曰“蒙以养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浩然正气。《易》之“惧以始终”,就是劝勉人们从始至终行中正之事,做中正之人。
易学告诉人们要讲求诚信。易曰“有孚盈缶”,就是说诚信就要像装满水的瓦缸那样满满。“信以发志”,有诚信能光大自己的志向。《中庸》阐发了易经的思想。开宗明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就是说诚是自然本性,把自然本性流露出来,就是为人处事的道理。
《礼记•五经解》中提到易学的宗旨,便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所谓“洁静”的意义,便是易学的精神,是具有宗教哲学性的高度理智之修养。所谓“精微”的意义,是指易学“洁净”的内涵,同时具有科学性周密明辨的作用。大道至简,易从乾坤两卦开始,终于既济、未济两卦,阴阳两种现象,成功失败两种结果周易天地不变的原因是什么,归纳了宇宙所有物理和人事,简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