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七月初八日辛丑
耶稣2020年8月26日
教化的儒学·儒学的教化
2020年8月24日19:00—21:00,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辅仁国学讲座经学与哲学系列之“论关学史研究的三种模式—以‘关学’概念与关学源流的再考察为中心”讲座在线顺利举办。本场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田智忠副教授主持,有幸邀请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林乐昌教授担任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许家星教授担任点评人。校内外学生及学界同道140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正式开讲前,主持人田智忠副教授指出林教授所属的陕西师范大学是关学研究高地,详细介绍了林乐昌教授在张载关学研究上的建树,林教授发表有多部张载及关学研究专著,主持多项重大及重点课题,研究精深,得到学界广泛关注。
林乐昌教授首先指出关学属于地域儒学国学中的史部指什么,因此这次讲座的议题,或可为地域儒学论域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案例。林乐昌教授强调关学史,是既有其“源”也有其“流”的演变过程,对关学史研究要认真梳理并分析其源与流之间的复杂关系。接着,林教授介绍了关学史研究中出现的三种模式,分别是宋代亡后关学“衰熄不存”论、关学史“传续不绝”论和关学史“有绝有续”论。林教授认为这三种模式都以“关学”概念与关学源流的不同理解作为理论支点。因此,林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先对“关学”概念与关学源流的不同理解进行考察,然后分述比较这三种模式的短板或优长国学中的史部指什么,为今后的关学史研究提供经验。
然后,林乐昌教授详细介绍了“关学”概念的再证明。林教授在介绍了“关学”界定的“狭义说”和“广义说”后,提出了自己对“关学”概念的理解和界定。狭义的“关学”是指张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广义的“关学”是指关中地区的学术思想。林教授经过长期思考后,尝试将“关学”概念定义为“所谓‘关学’,是由宋代张载创建的以‘天人合一’为宗旨的理学学派,该学派至明清时期仍代有传续。”林乐昌教授还分享了自己对“关学”概念进行“再证明”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他提出现代学者对“关学”概念的探索需要不断深化,进行全方位“再证明”,包括时间、空间等四个条件。林教授还提出关学发展脉络的“一条主线”与“四条辅线”,便于我们对“关学”概念的有效诠释。最后,林乐昌教授对关学史研究存在的两个阶段和三个模式等内容作出作总结,强调未来的关学研究应该进一步明晰学术意识,从容以新方式推动关学史研究。
许家星教授高度肯定了林教授提出的“三个维度”、“四个条件”和“一条主线,四条辅线”等地域哲学研究方法,对林教授的反思精神和追踪最新学术前沿的治学方法表达了赞赏,认为林教授所体现的专家之学和精品之学的严谨治学态度,值得学者学习,并指出朱子本人就是专家之学兼大师之学的典范,专家之学应该成为真正大师之学的基础。
林乐昌教授对大家提出的“关学在晚明士人认知中的位置”、“关学是否是一种独立的儒学派别”、“金元有没有关学”、“对张载进行研究的明清学者是否可以纳入关学一派”等问题做了精彩的解答后,讲座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