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东方
新世纪以来,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在古诗文方面的学习,市场上各种国学书籍不断推陈出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学启蒙书籍是否适合新时代的小学生?经典的国学启蒙书籍究竟又是哪些?想必很多家长对此都抱有困惑。
提到经典的国学启蒙书籍,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音律启蒙》《幼学琼林》等。这些书籍的内容是什么?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又如何在它们之间做出取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需要追本溯源,去了解一下这些经典国学启蒙书籍的缘起,然后才能更好地做出选择,帮助孩子开启传统文化的学习之路。
春秋后期,私学渐盛。周秦之制嬗变,统治者需要庞大的官僚阶层来运行日益精密的国家机器。识文断字、统计筹算是政吏群体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这些也成为当时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内容。为了解决识字认字的问题,秦朝颁布了以李斯的《仓颉篇》为代表的学习材料。
此后,此类识字用书时有增加,比如西汉的《急就篇》、南梁的《千字文》,发展到明清时期,最终以“三百千”(南宋的《三字经》、北宋的《百家姓》,以及《千字文》)胜出。目前,小学生在校有专门的语文学习,基本上满足了识字的需求。相较而言,《三字经》以其涵盖丰富的常识性知识逐渐获得更多的青睐,《千字文》则以其书法功用而备受重视。
在识字的基础上,社会还产生了对知识类内容、音韵学习类内容的需要,这种需求与科举制度的出现和成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朝的《幼学故事琼林》是小百科类启蒙书籍的杰出代表,其内容覆盖范围广、分类科学细致,但其中多数内容已经脱离了现今的使用环境,成为了“装饰性”知识。同时代的《龙文鞭影》则以平水韵的韵目来分章,整理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但这些历史人物交杂呈现,难以帮助学生系统性地了解历史事件。
如果说《龙文鞭影》已经涉及到音韵的学习,那么清朝的《音律启蒙》和《笠翁对韵》则是此类书籍的佼佼者。这两本书同样以平水韵的韵目分章,每章包含同韵目不同字数的对句,内容同样覆盖了大量典故,却因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而深受读者欢迎。以我个人的背诵体验来看,《音律启蒙》会更容易习诵。但由于现代字音的改变、考试制度的变革,这两本书的使用价值都大打折扣。如果希望孩子通过诵读来感受中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我会更加推荐南宋的《千家诗》,或者清朝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除了帮助孩子训练应试能力的识字类、知识类、音韵学习类国学启蒙书籍,还有一类是总结世俗经验、训练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书籍经典国学启蒙书籍,包括明朝的《小儿语》《朱子家训》《增广贤文》以及清朝的《弟子规》。这些书里的思想内容很多已经背离了现在的价值观,其中深谙人性的总结和喟叹可以作为俗谚俚语流传经典国学启蒙书籍,却不太适合孩子们作为理解世界的开始。
社会发展至今,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实现适龄儿童全覆盖,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数不胜数,学习成为越来越专业、越来越高效的事情。与此同时,借助国家对继承传统文化的倡导,以及大语文概念的风行,国学启蒙教育开始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以我多年教授国学课程的经验,我认为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框架、文理科融合的知识内容,并且带着他们了解知识不断发展的脉络,是新时代国学教育值得探索的方向。为孩子搭建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引导他们体验求知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帮助他们在足够多的选项中找到为之奋斗一生的兴趣所在,这会是令所有人都期待的教育方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分校东坝校区国学教师
(本文刊于《阅读与成才》杂志2022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