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学者一行赴白云贵阳市区档案馆(区地方志办)、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档案与方志学白云科教工作站调研。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伟兵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档案与方志学白云科教工作站负责人就档案与方志学白云科教工作站建设发展、史志年鉴编纂、档案保护与开发和社情地情等方面开展交流。贵州大学历史和民族文化学院副教授闫平凡作客。
调研会上,白云科教工作站负责人首先报告了工作站成立3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和相关课题研究成果;杨伟兵教授高度肯定了白云科教站所开展的工作,认为工作有思路,见实效。并对近几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地合作上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后,就工作站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明确思路,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档案与方志学白云科教工作站工作纳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杨伟兵教授表示:一是继续深化合作互动。工作站需继续加大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工作站影响力;二是发挥工作站效能。充实工作站工作,体现档案与方志馆功能,工作站要与档案和地方志编纂质量相结合,做到突出资源优势,与白云区志下一轮修志工作中相结合,服务于高质量高水平的编修编纂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拓展业务广度与深度;三是引入课题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将适当选取投入一些课题在工作站,采取工作站引入课题方式,深化课题研究成果;四是打造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将工作站打造成为集教学、科研、实习为一体的工作基地,充分发挥工作站的阵地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五是建设学用交流平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将以工作站为载体,以一年或两年为届,定期组织开展高质量的会议或论坛形式,着手建设学术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端交流平台;六是实行专报机制。以工作站为落脚点,开展结合白云区情的相关研究方志学和历史地理,收集相关数据,形成专报上报,如贵州铝厂迁出白云区后对地方产生如何影响、三线建设方面等等课题,都可纳入专报范围;七是深化校地合作。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与工作站要全方位开展合作,工作站为学生培养、实习的重要基地,这是目前全国第一个校地合作工作站,工作站以后将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主战方志学和历史地理,将整个贵州省的历史地理相关资源都投放在工作站,届时将融各方资源为一身,以课题的形式入驻工作站,开展各项工作的查考和研究工作。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档案与方志学白云科教工作站”于2016年8月30日在区档案馆(区地方志办公室)挂牌成立,是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在全国设立的首个科教工作站,是档案和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形式。依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及其白云科教工作站的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网络优势、平台优势,利用科教资源,促进档案和方志学研究创新发展,为实现编纂、编修、编研成果向服务现实、服务群众转化,培养高端创新人才,提升产学研能力。白云科教站的设立,进一步推进了白云区地方志和档案事业建设,扩大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有效整合社会科学资源、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研究成果得到及时有效的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信息来源
白云区档案馆(区地方志办),《工作简报(第1期)》,2020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