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精英文化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余秋雨
余秋雨是中国著名的文人代表,他的诗集曾唤起无数人的共鸣,甚至名言。在他奉献文学的一生中,其中关于旅游诗集的作品颇多,且更加引人注目。但正是因为如此,在有些不了解余秋雨的人看来,他仅仅只会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并毫不犹豫地借此来评价他的品性。那么余秋雨究竟是真精英还是伪精英呢?
画家与文人,思想火花的不同碰撞
陈丹青在我国有多层身份,无论在教育或是在艺术的方面,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记得,初见他的画像时,我会认为他是"她",毕竟在他坚毅、沉着的态度下,他的脸部为他增添了一种女性的柔和美。本以为会是一位温和、谦逊的艺术家,但没想到教训人时是如此的毫不留情,不留有任何余地。
陈丹青,一位画家,余秋雨,一位文人,究竟二人是有何过节,才会让他对余秋雨恶语相向?事实上,在陈丹青评价余秋雨之前,二人的关系是十分要好的。或许都是在文人的角度,或多或少都会有文学上的情感共鸣,会有不同的见解。但二人友谊的转折就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之时,在灾情十分严重之时,各位爱国人士,文人代表们都竭力去挽救灾情状况。
在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着陈丹青与余秋雨。但当时陈丹青了解到余秋雨希望父母不要涉及其中,对父母说,这里的事情不需要你们来管,于是陈丹青对余秋雨产生了极大的误会。在此之前,二人的友谊就曾出现裂痕,因为这件事的出现,就此压死了陈丹青对余秋雨尊重的最后一丝希望,自此二人已是陌路人。
陈丹青在任何时候对别人的点评都是很犀利的,从不对人对事。他从主观角度出发,片面的评价了余秋雨的作品,虽然话语十分犀利,但可以看出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若从客观角度出发,二人所处的艺术角度不同,看待的事物肯定有所异,自然在文学作品上的见解就会有所不一样。
陈丹青的犀利不及王朔的一针见血
说起王朔,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可能仅仅只是听到名字,心中就早已唤起对他的记忆。这位文学界的前辈可谓是"怼天怼地、天不怕地不怕"的一位代表作家。虽早已跻身文学界中,但他主要是负责当一位编剧,在影视行业的工作。如果说陈丹青对余秋雨的评价可以用"犀利"评价的话,那么王朔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历史文学陈晋王,"小巫见大巫"。
世人都会打比喻,网络发达的今天,或许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说某某某是这世间的一股清流,但我想,若将王朔与其相对比,他应该是这世间的一股"泥石流"。此言差矣吗?不,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去仔细了解他。他是可以公然在大众面前说:别拿我的真性情与余秋雨写的那段游记相比较。二人同为文学界的大腕,言行举止间,却有很大的差异,若拿古今相比较,王朔就是属于当时的豪放派,而余秋雨则是婉约一派。
王朔对于余秋雨的轻视并不止于表面那么简单。他的出言不逊为他在这一行业中也提供了一个标签——"真性情"。但此真性情非彼真性情,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的寓意是在说,王朔是一位情商很低的文人。在文学界中他对余秋雨的评价正在证实中国目前的一句古话——"中国自古以来,文人轻视文人。"从现在的形势所看,这句话说得没有半分假话。
其实,每一位文人对待不同的人或许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即使他说:余秋雨是他的晚辈,在冒充文化人,写点游记根本不算什么。但是这同时也是在践行他的一种原则,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怕过谁啊!"或许这就是他的生存法则,任何人都无法去改变他,包括他的女儿,因为他对待他的女儿亦是如此。
真伪精英,究竟孰是孰非?
在你看来,余秋雨究竟是真精英,还是伪精英呢?在余秋雨的眼中,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而伪精英却总是着眼于利益。在此情况下,可能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余秋雨划为真精英的行列,把陈丹青、王朔划为伪精英的行列之中。但其实不然,无论是真伪精英,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否定三个人在文学创作中的非凡成就。
"最勇敢的事情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旧热爱生活,不要害怕欺骗,但要知道世界上存在欺骗。"、"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这两句话分别是陈丹青与王朔所说,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二人并非不讲道理,乱说之人,只是言语上的轻重之别。
余秋雨的水平到底如何?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本身去实践、去探索、去挖掘。当你静下心来时,你不妨去余老的《山河之书》中去寻找文化之根,在《霜冻长河》中寻找生命的寓意,在《文化苦旅》中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等等。
在余秋雨的一生中有许多需要记录的人生色彩,而他选择了以文字记载的方式了解这世间的大好河山,了解生命的意义。或许在余秋雨的作品中你会觉得看得云里雾里,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正是因为如此,在经历漫长人生过程后,才会有如此深厚的感受,此乃大师风范也。
有些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听听别人眼中的自己,去了解,别人给出无论错误或者正确的意见历史文学陈晋王,都应该虚心接受,理解每一个人。从陈丹青、王朔对余秋雨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看出余秋雨的不足之处。即使在我们眼中的大师并不是如此的完美,但这并不影响余秋雨接下来的竭力创作,我们依然相信余秋雨的每一部文学作品,背后都曾历尽辛酸。
最后,我想要分享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的一句话,同时这句话也是我对余秋雨先生喜爱的开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