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中俄法学教育交流与合作
作者:王健,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来源:本文系作者2023年6月24日在哈尔滨召开的第二届中俄法学院院长论坛主旨发言,法学学术前沿网络首发。
尊敬的韩大元会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论坛主办方和承办方邀请,非常荣幸地参加第二届中俄法学院院长论坛。
第一届中俄法学院院长论坛是2017年11月3日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黑龙江大学法学院主办召开的。中方20多所法学院和俄罗斯8所法学院校的专家,包括莫斯科国立大学、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北部联邦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等俄罗斯法学领域的重要高校参加了首届论坛。在那次论坛上,双方共同探讨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话题,回顾了中国与俄罗斯法学领域的交往历史,特别是上世纪前半期和中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兴起过程中苏联法学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分享和交流了双方在各自协议框架下已经开展的教育合作项目的实施经验和进展情况,还介绍了2017年俄罗斯实施全国统一的法学学位质量认证制度和各法学院校相应制定自己质量标准的最新动态。双方一致表达了要传承友好交往历史,相互借鉴并不断创新合作方式、拓展未来合作空间的共同愿望,使更多俄罗斯人了解中国的法律体系,也让中国专家更多了解俄罗斯的法律体系。
首届论坛距今已经过去了5年多时间。其间中俄法学教育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变化中俄教育的文学历史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当前中俄两国关系持续高水平运行,两国法学教育共同面临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携手推进新时代中俄法学教育交流与合作走向深入。
一、两国法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历史机遇,增进和扩大相互间的认识和了解,为开展全面深入的法学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的智识基础。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学习苏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验和经过苏联法学家诠释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为一时风尚。因此中国法学界对苏联法学的理论和法学知识体系并不陌生,包括国家与法的基本理论以及部门法的知识体系都成为构建新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思想和理论来源,在中国的法治工作中曾经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法学教科书、法学期刊、法学词典、法学理论著述当中,还能不同程度地看到苏联法学的痕迹。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社的《法学译丛》,经常能看到译自《苏维埃国家与法》等法学期刊的文章。但也就是从那以后的最近几十年间,除少数法学院校,如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和少数专家的关注和研究外,例如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就已经连续多年举办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学术研讨会,这次是第十次了。总的来讲,我们对于俄罗斯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学术方面的情况了解得越来越少。俄罗斯联邦目前有多少法学教育机构,类型与学术特色如何,基本的法学教学制度有何特点,法学院校讨论的热点问题都有哪些等等,并不十分地清楚和掌握。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两国法学的交往,与两国确立的交流合作的发展目标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对反映两国法律体系、法律职业、法学教育、法学思想等方面的基本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翻译和介绍。不论是比较法研究,还是区域国别法研究,都应当为此做出贡献,以适应新时代交流互鉴与务实合作的需要。
二、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为深化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和两国对外合作提供法治保障。2019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从“睦邻友好合作”提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确定了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国际协作五大重点合作领域,经贸合作成为中俄务实合作的重要内容,提出将两国贸易额从2018年的一千亿美元,提升到2024年两千亿美元目标(今年前5个月中俄贸易总额同比增长40.7%,据中国海关统计和预计,今年中俄贸易额将超过两千亿美元)。今年3月,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和发表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还签署了《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进一步为中俄关系擘画蓝图,指明方向。“声明”当中对于政治、安全、经贸、人文、气候变化应对以及重大国际关系问题的立场和行动中俄教育的文学历史发展,实际上都涉及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和国际法治的协调、衔接和统筹问题。特别是“声明”提出,双方同意要加强涉外法治和立法经验交流,为中俄关系发展和两国对外合作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强在防范“颜色革命”,打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三股势力”、跨国有组织犯罪、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执法领域合作;高度重视维护两国海外人员和机构安全及权益;稳步推进多领域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法规保障,创新合作方式,深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治理、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在地区和全球安全事务中密切协作,推动上合组织在维护所在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和影响,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贡献力量,等等。这些都为中国的法学院校带来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为法学院校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强大动力。全国有条件的法学院校应当在学科建设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统筹相关资源,做好充分准备。
三、培养大批懂俄语、懂法律的专门人才是实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深入推进涉外法治工作的基础工程。必须从战略高度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中俄两国关系发展和务实合作提供人才支撑。时间关系,这个问题就不展开讲了。
最后要向俄罗斯的同行专家介绍的是,2020年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总结习近平主席关于全国依法治国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的内容当中包含了认识和了解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丰富内容,对全面推进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目前,中国的法学院校正在按照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法学教育进行根本性、系统性重新塑造。还要提到的是,2023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明确提出当前中国法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理论支撑;到2035年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相适应,建成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院校,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专家学者,持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构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内容科学、结构合理、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法学教育体系和法学理论研究体系。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部署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是优化法学院校发展布局、完善法学院校管理指导体制,努力通过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在法学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在坚持中国本位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的要求,并强调了更新传统法学学科内涵,加强立法学、文化法学、教育法学、国家安全法学、区际法学以及加快发展社会治理法学、科技法学、数字法学、气候法学、海洋法学等新兴学科。还特别强调了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法、国别法的涉外法治紧缺人才,积极拓宽法学专业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渠道,加强外国法和比较法研究,合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服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等提升中国法学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系列要求。总之,《意见》关于新时代中国法学教育的目标设计和规划布局,为深入拓展中俄法学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指南,也因此成为全面了解中国法学教育发展最新动态的一把钥匙。
谢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