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古籍出版社自80年代起陆续出版“中州名家集”丛书,这是我省古代文献整理出版方面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文化建设工程。作为这套丛书之一的《何瑭集》即将出版,是我省图书出版和文化建设的一件新成果。
何瑭是明代中期怀庆府人,以德行和学识名重当时。我对何瑭及其事迹少年时代就非常熟悉,对何瑭的人品非常景仰。何氏远祖籍贯原在江苏如皋,明朝初年有位名叫何忠一的,参加了朱元璋的军队,随大将军徐达北征,被擢升红旗头目,灭掉元朝后他率部驻守在怀庆府属地黄河北岸,称为何营,他的子孙就世代生活在这里,即今天河南省武陟县詹店镇的何营村。何瑭是何忠一公的五世孙,他七岁时随其父何森迁居怀庆府城(即今沁阳市),后来他这一支派就生活在府城也就是河内县城了。我是武陟县何营村人,若寻根问祖,我和何瑭也算是千枝一本、万派同源吧。何瑭于正德八年(1513年)官翰林院修撰,为皇帝经筵进讲《尚书》时,因言语得罪,被贬谪为开州同知,两年后调任东昌府同知。开州即今河南濮阳市,而我在濮阳曾任中共市委副书记数年,这使我和何瑭的个人经历又多了一层地域上的吻合。我在家乡何营听到过不少关于何瑭的传说,何瑭勤奋好学、廉洁正直、嫉恶如仇、与人为善的许多动人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1992年何营村的何氏族人还重修了何文定公祠(见本书彩页),新立了刻有何瑭事迹的石碑,表示对何瑭的纪念。我在濮阳工作时,也在县志等书籍中看到了关于何瑭的一些记载。《开州志》卷四的“宦绩”部分写道:“何瑭,河内人,正德间进士,官修撰。刚正不阿,以忤刘瑾,谪州同知。时称其有一介不取之廉,万夫不夺之勇。历官礼部侍郎,谥文定。”文字虽然简略,但却概括了何瑭思想性格的基本特点,也反映了修志人对何瑭的推崇。另据张卤的《何文定公传》,何瑭在任开州同知时的政绩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创立“三比法”以均赋役,二是督修黄陵冈堤岸,皆有功。马理《何先生神道碑铭》也记述道:何瑭任开州同知时正值编徭,他稽其事产为九,均法而民平;又治河,先生分程治之,工省而役先休。这与张卤所言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历史上许多地方官员,只要他为当地民众办一两件好事,民众就不会忘记他,有关史书就要记下他的功德。
然而,何瑭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的还不在于他的政绩。从他的现存著作来看,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在那些关于时事的文章中,他对于政治、经济、军事、文教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在那些关于儒学经典、阴阳五行的文章中,他对于古代哲学有深刻的议论;在那些序跋赞引传记等文章中,他对于社会、人生、治学、修身等问题都表现出系统的观点;他现存的诗歌与散曲,又分明昭示着他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诗人;而且,他对于音律、医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何瑭的学术成就不局限在或哲学、或历史、或文学的单一方面,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学者博学多能、触类旁通的特点。同时,何瑭的治学也不局限于书斋案头,他对时局一直表现出密切的关注,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学经世致用的特点。何瑭治学严谨,以圣人典则自律,这使他的道德与文章达到双美的境界。今天把何瑭的文集整理出版,可使当代人了解何瑭其人,并进而了解何瑭所处的时代,这对于当代学者研究明代的学术与明代社会,将提供一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何瑭的文集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何瑭和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一样,他的事迹、言行与著作,包容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精神。何瑭个人的文化创造尽管是有限的,但是,他和历史上许多人物的文化创造以及滋生各种文化产品的文化氛围共同构建了民族的文化传统。这种历史悠久、内容丰厚的文化传统,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文明史,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何瑭的出现不止是何氏家族的骄傲,也不止是武陟、沁阳及河南省的骄傲,何瑭在文化史上的贡献属于全民族、全中国、全人类。今天,何瑭文集不仅对于从事古代文史哲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实用意义,一般的读者也能从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何瑭集》的整理从确定选题迄今已有八年之久,其间中州古籍出版社做了许多实际工作,承担校注任务的王永宽先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沁阳市、武陟县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不少人士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这说明一项有意义的文化建设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与协作。“中州名家集”至今已出版了《阮籍集》、《沈期集》、《郑廷玉集》、《岳飞集》、《许有壬集》等多种,初步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中州历史悠久,名人荟萃,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著作需要整理出版,出版部门和专家学者结合,并争取有关社会力量的支持,这项文化建设工程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系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州古籍出版社自80年代起陆续出版“中州名家集”丛书,这是我省古代文献整理出版方面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有现实意义的文化建设工程。作为这套丛书之一的《何瑭集》即将出版,是我省图书出版和文化建设的一件新成果。
何瑭是明代中期怀庆府人,以德行和学识名重当时。我对何瑭及其事迹少年时代就非常熟悉,对何瑭的人品非常景仰。何氏远祖籍贯原在江苏如皋名人文集以书斋为名,明朝初年有位名叫何忠一的,参加了朱元璋的军队,随大将军徐达北征,被擢升红旗头目,灭掉元朝后他率部驻守在怀庆府属地黄河北岸,称为何营,他的子孙就世代生活在这里,即今天河南省武陟县詹店镇的何营村。何瑭是何忠一公的五世孙,他七岁时随其父何森迁居怀庆府城(即今沁阳市),后来他这一支派就生活在府城也就是河内县城了。我是武陟县何营村人,若寻根问祖,我和何瑭也算是千枝一本、万派同源吧。何瑭于正德八年(1513年)官翰林院修撰,为皇帝经筵进讲《尚书》时,因言语得罪,被贬谪为开州同知,两年后调任东昌府同知。开州即今河南濮阳市,而我在濮阳曾任中共市委副书记数年,这使我和何瑭的个人经历又多了一层地域上的吻合。我在家乡何营听到过不少关于何瑭的传说,何瑭勤奋好学、廉洁正直、嫉恶如仇、与人为善的许多动人故事至今仍脍炙人口。1992年何营村的何氏族人还重修了何文定公祠(见本书彩页),新立了刻有何瑭事迹的石碑,表示对何瑭的纪念。我在濮阳工作时,也在县志等书籍中看到了关于何瑭的一些记载。《开州志》卷四的“宦绩”部分写道:“何瑭,河内人,正德间进士,官修撰。刚正不阿,以忤刘瑾,谪州同知。时称其有一介不取之廉,万夫不夺之勇。历官礼部侍郎,谥文定。”文字虽然简略,但却概括了何瑭思想性格的基本特点,也反映了修志人对何瑭的推崇。另据张卤的《何文定公传》,何瑭在任开州同知时的政绩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创立“三比法”以均赋役,二是督修黄陵冈堤岸,皆有功。马理《何先生神道碑铭》也记述道:何瑭任开州同知时正值编徭,他稽其事产为九,均法而民平;又治河,先生分程治之,工省而役先休。这与张卤所言基本一致。由此可见,历史上许多地方官员,只要他为当地民众办一两件好事,民众就不会忘记他,有关史书就要记下他的功德。
然而,何瑭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的还不在于他的政绩。从他的现存著作来看,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在那些关于时事的文章中,他对于政治、经济、军事、文教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在那些关于儒学经典、阴阳五行的文章中,他对于古代哲学有深刻的议论;在那些序跋赞引传记等文章中,他对于社会、人生、治学、修身等问题都表现出系统的观点;他现存的诗歌与散曲,又分明昭示着他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诗人;而且,他对于音律、医学也有一定的研究。何瑭的学术成就不局限在或哲学、或历史、或文学的单一方面,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学者博学多能、触类旁通的特点。同时,何瑭的治学也不局限于书斋案头,他对时局一直表现出密切的关注,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学经世致用的特点。何瑭治学严谨,以圣人典则自律,这使他的道德与文章达到双美的境界。今天把何瑭的文集整理出版,可使当代人了解何瑭其人,并进而了解何瑭所处的时代,这对于当代学者研究明代的学术与明代社会,将提供一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来看,何瑭的文集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何瑭和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一样,他的事迹、言行与著作名人文集以书斋为名,包容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精神。何瑭个人的文化创造尽管是有限的,但是,他和历史上许多人物的文化创造以及滋生各种文化产品的文化氛围共同构建了民族的文化传统。这种历史悠久、内容丰厚的文化传统,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文明史,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何瑭的出现不止是何氏家族的骄傲,也不止是武陟、沁阳及河南省的骄傲,何瑭在文化史上的贡献属于全民族、全中国、全人类。今天,何瑭文集不仅对于从事古代文史哲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实用意义,一般的读者也能从中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并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何瑭集》的整理从确定选题迄今已有八年之久,其间中州古籍出版社做了许多实际工作,承担校注任务的王永宽先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沁阳市、武陟县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不少人士都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帮助。这说明一项有意义的文化建设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配合与协作。“中州名家集”至今已出版了《阮籍集》、《沈期集》、《郑廷玉集》、《岳飞集》、《许有壬集》等多种,初步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中州历史悠久,名人荟萃,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著作需要整理出版,出版部门和专家学者结合,并争取有关社会力量的支持,这项文化建设工程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系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