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老早就知其名,却不知道在《四库全书》之外还有这样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更不知道围绕此书编撰和版本流传尚有这么多的“故事”。如果不是家中治史者推荐,我不可能翻这部《《四库全书总目》:前世今生》去了解这些“故事”(不懂专业奥秘,我只能当“故事”来读),但读完之后,还挺有感触。请注意这里有三部书套在一起:《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前世今生》。我以下主要说前两层的嵌套,但这些“材料”则来自这部第三层嵌套书。
一、这是一部什么书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四库全书总目》就是配合《四库全书》的一套目录。《四库全书》所收浩繁在线四库全书书目,必须有一套目录索引。所谓“目”,是指篇名、书名,所谓“录”,是对“目”的说明,合起来就是目录。所以,《总目》是依附于《四库全书》的,二者密不可分。但反过来说,后人要进入《四库全书》、乃至进入中国传统学术领域,必须借助于这套《书目》作为路径指引,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库全书》要依赖于这套《书目》才能发挥作用。就像我们看一部书,首先要从其目录了解内容概要,然后才能决定其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志趣、那一部分最感兴趣一样。于是,如何编这套目录成为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其中既体现了文献分类学的方法,更是对中国古代典籍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种认识,相当于是以《四库全书》为对象构建了一套知识体系。
不仅如此,《四库全书总目》的全称应该是《四库全书书目提要》,因为,它不仅是一部目录,而且在分类基础上分级撰写了“提要”——对,不仅就《四库全书》所收的某部书写提要,还要对相应的子目、类写“提要”,讲内容、讲渊流,相当于借《四库全书》为中国传统典籍以及所蔚含的文化传承做了系统总结。所以,书中说,“《四库全书》重在整理,《总目》则重在总结”。如果说编一套书、编一套全书不易,那只是“编校”,在文献广泛占有基础上融会贯通,撰写“提要”,则更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创作”过程。
二、如何编以及如何写?
从编书角度看,你可以将《总目》视为解读《四库全书》的一个二维结构图。维度之一是书目分类。沿袭隋唐传统,首先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经部”主要收录儒家经典,“史部”收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部”收录诸子百家之书,“集部”收录历代诗文集。“部”下面再按照“类”区分,共有四十四类,有些“类”下面再分“子目”。维度之二是在每一类别之下的书目编撰排序,首先要区分应刻、应抄、应存三类书目,刻本是要广为传布,应抄则是有限传播,应存就是仅作保留,除此之外的书原则上被视为没有存世价值,甚至要被销毁——对于大清而言,那些影响本朝道统正当性的书,肯定在销毁之列。
不仅要“编”,还要对一部书的不同版本进行校勘,然后要写出书前“提要”,进而按照子目、类等写出总提要。这个提要最考验编者功力:“一般要以简洁文字介绍作者生平,叙述文献中心内容,评价著作得失、版本优劣,有时还指出阅读方法”。《总目》的主体部分就是这些提要。共有多少篇提要?根据浙本统计,四库馆臣共为10254部书籍撰写了提要,这个数目“基本囊括了清乾隆以前的主要典籍文献,尤其是元代以前的书籍”。
三、谁来编以及谁执笔
说起来,《四库全书》的总策划应该是乾隆帝。是他最先“突发奇想”要做这件事,启动了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然后持续督导工程进展,并提供人员、经费等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不断“御览”工程中期成果,对其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导向做出裁决。比如,绝不会允许明末清初各种诋毁大清道统的内容出现,甚至发现一个错别字也会带来后续惩罚和大量返工工作(一次看到书中有一个“桃”错成“梅”没有校改,于是大发雷霆)。为此,《总目》的第一部分就是“圣谕”,将编书过程中的各种谕旨合起来置于卷首,作为全书之总“序”——也确实起到了序言的作用,因为“有关此书的缘起、体例、范围等,在圣谕中无不有所体现”。
为编此书,成立的四库全书馆。历时数十年,先后有360位(另一说是476人)馆臣在其中做事,88为分纂官(主编)具体经理各书编纂,3位总纂官(总编)作为总办全书事宜,其中最为世人熟知的、对《总目》贡献最大的,就是纪昀纪晓岚。
纪晓岚这几年借助于影视剧而广为人知,但历史中他的最大功绩不是与和绅斗嘴斗法,而是编这部《四库全书》。一方面,纪晓岚对《四库全书》以及《总目》编成厥功至伟。从1773年入馆到1792年的复校和修订,奉献精力达二十年,可谓呕心沥血。他不仅撰写了呈送皇帝的“表文”(作为第二部分),“辞藻华丽,用典丰富,以骈文形式对全书做了概要说明”(据说乾隆帝看后认定“必出纪昀手”),而且对分纂提要、书前提要与总目提要做了大量修改,经过修改之后,“考据益臻详瞻,文体亦复畅达”,被认为最好最成熟。反过来看,正是《四库全书》成就了纪晓岚。从入馆时的翰林(七品小官),编书期间一路升迁,历经仕读学士、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再到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在线四库全书书目,变成了一品大员。尽管他一生著述不多,但被认为“一生精力,具见于《四库全书提要》,又何必更著书”。
四、“傍大款”说说我自己做过的一点类似的事情
几年前,我曾经主编过一部《政府统计国际规范概览》,收206部与政府统计有关的国际规范,就是各个国际组织为进行相关主题下的政府统计所制定的规范。我们要分类提供这些规范(目录分类),各篇目下面有版本信息和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按照篇目重要性分为三种情况:长文介绍、短文介绍、仅存书目和内容目录。我和同事是主编,以下有两位副主编,有若干位学生深度参与,还有一些学生仅贡献一篇内容。说起来有点将天比地,但里面所涉套路、具体工作与当年那部大书还真是非常相似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