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曾经产生过许多辉煌的思想成果,这些思想成果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的丰富内容就表现在历代诸子百家的思想论述之中。
一、 儒家
儒家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学派,孔子是这一学派的开创者。经过汉代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中国成为长达两千多年的统治思想。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最关心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问题,而自然观、认识论等内容相对薄弱。孔子提出的仁和礼的思想始终是儒家的核心,天命观和中庸之道也是儒家尊崇的思想内容。经过汉唐至宋明,儒家思想中的自然观、辩证法、认识论思想内容被不断充实起来。值得说明的是,儒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内部不同思想家之间是有很多差别的,因此儒家的思想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二、法家
法家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慎到,至战国末期韩非集法家思想大成。法家也重视社会政治,但是与儒家不同,法家否定道德教化,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强化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主张法、术、势结合的法治主义。这一政治哲学思想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政治哲学之外,法家在自然观、辩证法、历史观和认识论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三、道家
道家也是在先秦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由老子创立,庄子继其后。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道家演变出了老庄道家、稷下道家和黄老道家等不同支派。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思想消极。但是道家在宇宙论、辩证法方面的思想成果极其丰富,对事物的认识深刻而富于远见,思辨的抽象水平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因此道家自古以来在中国就被看作是智慧的化身,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人生态度影响至深。
四、墨家
墨家是战国早期建立的一个学派,由墨子创立,当时影响巨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后期墨家对墨家思想有很多演变和充实,但是秦汉以后墨家学派衰微,最终成为绝学。墨家的自然观强调非命,但是主张天志和明鬼观念,政治伦理观强调兼爱、尚贤、尚同,提倡上说下教,讲求功利主义。墨家最突出的思想成果是提出了系统的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尤其建立了古代的逻辑学体系。更为可贵的是,墨家著作中论述了大量的古代科学内容。
五、名家
名家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学派,名家主要活跃在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善于辩论,善于语言分析而著称于世。郑国大夫邓析为先驱。作为一个学派,名家并没有共同的主张,仅限于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各说差异很大。主要有“合同异”和“离坚白”两派。代表人物主要有邓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孙龙子等。由于种种原因,名家这个学派后来几乎没有了继承人,与墨家相似的成了绝学。应该承认,名家探索的多为纯学术问题,在逻辑学、语言学和符号学等方面是有重要建树的。
六、兵家
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七、阴阳家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代表人物战国时有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人,但以邹衍最为著名。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汉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阴阳家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自然、社会、历史、人事等一切现象,有完整的宇宙观、历史观和政治伦理观。阴阳五行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思维认识模式,对中国人认识世界所产生的作用是最为深广的。
八、佛教
佛教原创于古印度,东汉时传入中国,几经周折最终在中国发展起来。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变通,佛教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中国化。中国化的佛家就带上了中国化的特点。佛教内部派别极多老子哲学社会学研究,思想内容同异关系也极为复杂。佛教的核心内容是从各方面论证苦与空,苦就是人生之苦老子哲学社会学研究,空则是世界之空。因此佛教在宇宙观方面主张空,在人生观方面则强调苦。二者的关系是因为没有认识到世界之空,所以才生出种种烦恼之苦,而只要认识到了世界之空,则就会离苦得乐。正是以苦和空为核心,佛教展开了它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以及心理学等论述。佛教虽为宗教,但是在哲学诸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细致的思辩,获得了重要的思想成果。佛教思想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各国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九、玄学
玄学是通过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为契机而形成的,产生于魏晋,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玄学家多是当时的名士,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学术思想是在汉代儒学(经学)衰落的基础上,为弥补儒学之不足而产生的;是由汉代道家思想、黄老之学演变发展而来的。玄学以辩证“有无”问题为中心,以“得意忘言”为方法,以“辨名析理”为其哲学的思维形式,探究世界本体,解决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玄学的思维水平很高,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活动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十、理学
理学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理学是在批判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理学在本体论、心性论、政治伦理、认识论、辩证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