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各位,好久不见!今天是农历7月15,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或者直接叫鬼节,在我家乡,我们习惯叫七月半。在今天这个时候更新公众号,也是纯属意外。小的时候,每当到了七月半,家家户户会在阳台上挂上一个文旦,再在文旦上插满香烛,来驱赶这一天出没于人间的小鬼们,不让他们骚扰住户。长大后,大家都住上了高楼,几乎再也看不到城市里到中元节这一天还有点文旦灯的习俗了,再加上温州人好面子,怕是中元节的习俗也无法入得了民俗的范畴,所以我都无法从网上找到一张当年家家户户点的那种文旦灯的图片。今天的街道上也十分寂寥,连路灯也昏暗许多,似乎也是避谈今天是七月半。而每年中国的大人们孩子们都欢欢喜喜地过西方万圣节,而中元节却变成了一个另人惧怕的节日,莫非是西方的鬼神们比自个儿国家的鬼神要可爱许多?于是,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非常想为我们的妖怪们说句公道话,聊聊那些孤独而灿烂的鬼怪们。
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被《聊斋》吓哭过,当时那个恐怖程度绝对不亚于现在的日韩恐怖片。特别是片头那点闪耀的烛火永远是我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聊斋》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剧史上最为成功的古装奇情电视剧之一。
中国鬼怪的怪谈资源非常丰富,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就是一部描写中国地理、物产、神话、怪谈的奇书。可惜后人们只看到了《山海经》里描述各类奇珍异兽的内容上古奇书山海经绘画图集,却忽略了它还是一部具有实际地理学考证价值的文献,就连司马迁在《史记》里也说道:《山海经》里所有的怪物,余不敢言也。《山海经》作为上古一部先有图后有文字的古籍,虽后世流传时,图版都失传了,但留下的文字还是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上古奇书山海经绘画图集,特别是那些怪诞吓人的异兽,吸引着后世不少人按照文字的记录来重新为山海经的鬼怪描画形象。直到后来北魏时期,魏人郦道元著有《水经注》一书,同样是一部记录当时中国河道及相关风俗物产的典籍,免不了也描述了一些产自水域中的怪兽,在此向大家推荐一本山海经异兽图集《观山海》,作者重构了在《山海经》和《水经注》出现的异兽图,数百幅精美的彩图重现了神秘的上古世界,配上大量的注解文字,让读者能更加了解《山海经》的意义所在。但《观山海》只是对《山海经》里《海经》部分里异兽的现代解读,仍无法取代整本书的文学价值。
只可惜,国人对自己的鬼文化嗤之以鼻,也无法将其壮大。于是,日本人捡回了这些中国人所谓的“糟粕”,在日本发扬光大了。那些魍魉鬼魅、怪力乱神在日本文坛上经久不息。《百鬼夜行》是日本一部较为系统的鬼怪图鉴录,如果不究其根源,很少人知道这些鬼怪们有70%源于中国。书中大量的鬼怪就是撷取了中国道家“物久成精”的概念,破碗、杯盘、油灯、纸伞等物品因被久置不再使用而被魂灵附着变成妖怪;又有死而不瞑目的灵魂游走于阳间于冥界之间,午夜时分,这些妖怪在大街上群集行走,谓之“百鬼夜行”。日本江户时期的画师鸟山石燕更是将百鬼们集合成了一套图文并茂的“妖怪教科书”,在日本绘画和文学史上也成了经典。这些鬼怪们在日本人的画笔之下灿烂着,却我们的视野之外孤独着,似乎已经隔断了他们的母胎一切的联系。于是,插画师何欣梳理了中国的鬼怪系统,创作出了一部《百鬼录》,虽然这套插画无法在主流市场上被大众接受,却是一次对中国鬼怪文化的传播,这里面也囊括了很多远古的或已失传的中国民俗。
对比一下鸟山和何欣的百鬼图:
落头氏:何欣《百鬼图》
鸟山石燕 《百鬼夜行》
能拍出如此多经典恐怖片的日本,和其繁荣的鬼怪文化不无关系,就连日本文学也是受鬼怪文化影响之大,可在很多作家的作品中体现。比如京极夏彦的《巷说百物语》,一群人围在一起就直接讲起鬼故事来了。有些故事也是直接取材于《百鬼夜行》,若有兴趣,不妨找来一看。
还有那个讲出“人生不过一行波德莱尔”的芥川龙之介。(注:波德莱尔:法国颓废美学诗人)。在芥川最出名的短片小说《罗生门》里,描写的就是一个如百鬼夜行的诡异故事:平安时期的日本都城京都,由于自然灾害影响,遍地饿殍、荒尸遍野,景象极其悲凉。位于闹市中的朱雀大街上的罗生门已经成为了抛尸的地点。一位白发老妇人爬到罗生门上在尸体之间行走,打量着尸体的脑袋,把脑袋上的头发一根根的拔下来。被仆役发现时,老妇人说虽然拔死人头发或许是件坏事,但她只拔恶人的头发,这样与作恶毫无关系了。在《百鬼录》和《百鬼夜行》里我们同样能找到食发鬼,专食未婚女子秀发。芥川在写《罗生门》等几部短篇小说集之前,的确取材过日本平安时代的传说故事集《今昔物语集》,这部本来不受大众关注古旧物语集,由于芥川的选题和打磨,又再次焕发了光华,谁说鬼怪故事永远也不能被主流接受呢?起码在芥川的年代,这些鬼怪故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尊重。
芥川龙之介(1892-1927)
由于篇幅和时间问题,我们无法在公众号上一一为鬼怪们正名。那些孤独灿烂的鬼怪还等着我们去重新认识他们。他们并不可怕,甚至可爱,你们还能说出多少你们所知道的鬼怪物语?欢迎私信或留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