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申倡在扬大演讲。 受访者供图
通讯员 胡佳颖 曹志琦 记者 乔云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周申倡,正是一位乡村振兴“行动派”。2018年,学科成绩和科研成果相对突出的他,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在扬州大学戴玉琴教授的指导下,围绕“三农”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他主攻的方向,不是种植养殖,也不是农业机械,而在于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在调研中,周申倡收获珍贵的乡村治理调研资料,为乡村振兴贡献着青年学者的智慧。
情系农村 硕博连读的学子主攻乡村治理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紧贴兴趣为契机,2016年,周申倡通过研究生保送的方式,跟随戴玉琴教授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乡村治理研究;2018年,学科成绩和科研成果突出的他治理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并继续跟着戴教授开展乡村治理研究。
“在乡村调研经历中,我不仅见证了华南、东南地区宗族组织给农村居民个体身与心带来的宽慰和依靠,还体会到非正式制度和非正式运作在基层乡村治理中的强大适应力。”回忆起在赣南地区开展的着眼“宗族主导型村庄的社会治理”的调研,周申倡记忆犹新。调研结束后,他将调研过程中形成的思考与感悟,付诸笔尖,写成文字,相继发表在《学海》《江海学刊》《天府新论》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与认可。
驻村调研的经历,不仅为他日后撰写学术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他学会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
“无论身在城市还是乡村,每一个中国人始终无法真正割舍的是自己对乡土、对乡村深情的眷恋和依赖。”周申倡说,他虽然出生成长在城市,但祖辈是农村人。此前不久,他所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民主治理研究”以优秀的成绩结项。
天道酬勤 踏访全国乡村整理近百万字的访谈资料
周申倡也许不是最具天赋的学生,但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是最勤奋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以来,周申倡多次带队下乡治理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驻扎农村。这些年,他足迹遍及天津、江西、河南、四川、重庆、浙江等省区乡村,累计获得近百万字的一手访谈资料。
“十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熏陶下,我尝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搭建起乡村治理研究的创新框架,探寻乡村治理的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周申倡说。
据了解,周申倡在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阅览室刻苦钻研,阅读了有利于研究开展的期刊400余篇和著作120余本,并努力攻克“四书五经”等载录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的著作和《新唐书》《旧唐书》《宋史》等相关正史典籍。
目前,周申倡涉猎多个领域,广泛阅读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领域的著作,他所撰写的论文先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学”官方公众号等刊物或媒体全文转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潜心躬耕 回归母校成为扬大新教师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其师”。周申倡表示,他的成长与蜕变最离不开就是导师戴玉琴教授的支持和鼓励。在专业课程学习、创新训练项目、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她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在科学分析问题、深度开展调研的方法论上给予学生指导,锻炼了学生求真求知的能力。
“从文汇路到江阳路、从本科到博士,戴老师见证了我十年的成长,从根本上说,没有她十年如一日的关心与指导,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已过而立之年,希望能够反哺母院,做一名青年教师。”周申倡说,也正是被戴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奋斗与激情所感染,他更加坚定了“回报师恩,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
今年六月,周申倡通过了博士论文的双盲审和答辩工作,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作为优秀博士被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为新教师。如今的周申倡以一种全新的身份继续书写踏实奋斗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