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和佛教的区别与联系

佛教 2023-03-30 23:00

区别:起源不同、教义不同、宗教节日不同、业报轮回思想不同等。

联系:印度教分为婆罗门教好现代改良后的兴都教。佛陀接受的是婆罗门教教育。他创立佛教后,除了“四圣谛”法外,其它教义都是婆罗门教义的改良,尤其是在禅那方面。婆罗门教是种姓、阶级分明的宗教,佛教则提倡众生平等。改良后的兴都教,就是放弃有关种姓、阶级这方面的不良传统。

印度教和佛教的区别

起源不同

印度教形成于2世纪左右,奥义书集大成,六派哲学体系渐成,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宗教,其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

王雷泉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_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_佛教与中国哲学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创始人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 尼泊尔南部)释迦族的乔答摩悉达多。

教义不同

印度教教义主要有主神论、种姓分立、因果报应、祭祀万能、吠陀经典。佛教的教义非常丰富,基本教义可以用“四谛”来统摄,佛教的根本教理是“缘起无我”(大乘说 “缘起性空”),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最根本特色是“三法印”。

宗教节日不同

印度教主要节日有排灯节、好利节、无遮大会;佛教的主要节日有佛诞节、佛成道节、兰盆节等。

王雷泉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_佛教与中国哲学_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

业报轮回思想不同

印度教认为,生死轮回的根源,来自于业。业,是行为善恶的造作,生于人们无限的“爱欲”与无始以来的“无明”。印度教认为,“我 是生命轮回中的主角,人的身体因“我”而生,人的活动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恒常存在的,现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为招感而来,今生行为的善恶, 同样也会连带前世的业缘,影响到下一世。

印度教

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佛教与中国哲学_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_王雷泉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

佛教与中国哲学_王雷泉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_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

印度教节日

排灯节

排灯节,印度重大宗教节日之一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为期五天,相当于现在通用日历的10月下旬。此节供奉财富女神吉祥天女,在孟加拉则供奉女神迦梨。

好利节

好利节,印度教的春节,即公历2、3月间的望日。该节富于纵情狂欢的特征,届时人们不分种姓、性别、社会地位和年龄,力求尽欢。印度教还存在到著名寺庙和圣地朝觐的古老传统。

王雷泉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_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_佛教与中国哲学

无遮大会

2001年,在恒河中游阿拉哈巴德举行的12年一次的无遮大会,吸引了3000万人参与,这是印度最盛大的河边法会,每三年在四个地方轮流举行,故同一地方每12年举行一次。

佛教

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王雷泉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_佛教与中国哲学_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

王雷泉 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_佛教与中国哲学_佛教与印度哲学研究

佛教节日

传大召

是藏传佛教一种仪式,意为“大祈愿”法会。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拉萨三大寺僧众及卫藏、安多和康区各地信众(多至数万人)齐集大昭寺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正月十五日夜拉萨八角街陈列酥油灯、酥油花,歌舞庆祝,称为灯节。法会上举行辩经,考选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法会最后一送鬼仪式结束。

浴佛节

浴佛节,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是我国佛教徒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一个重要节日,亦名佛诞节。相传在2600多年前,释迦牟尼从摩耶夫人的肋下降生时,一手托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于是大地为之震动,九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各国各民族的佛教徒通常都以浴佛等方式纪念佛的诞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