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理解生命——生物学哲学前沿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为),最终成果为同名专著。课题组成员主要有:冯留建、郭菁、张晓荣、洪帆、郭华庆、项晓乐、苏湛。
生物学哲学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科学哲学研究中,生物学哲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在国外可以说是一个热点领域。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学的最新发展和成就将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学因此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哲学家的关注对象,生物学哲学也逐步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哲学学科,开展生物学哲学前沿问题的研究对科学哲学的发展和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物学哲学是关于生物学成果的哲学蕴意及生物学的理论结构、概念框架、解释方式、一般方法等问题的哲学学科。历史上,生物学曾经对哲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基于生物学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思想史两千多年。近代以来,由于物理科学首先得到发展,因此,近代哲学主要建立在物理科学之上。19世纪,生物学开始走向成熟,但遗憾的是,在科学哲学领域,19世纪占主流地位的仍然是基于物理科学的实证主义哲学。进入20世纪,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为标志的现代物理学革命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思想家们。当时的主流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者仍主要以物理科学为依据建立他们的新哲学。然而,从20世纪中叶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物学的哲学问题,这一方面是逻辑实证主义衰落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标志的分子生物学革命的结果。生物学革命使生物学成为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以来发展最快,成就最多的学科之一。因此,生命科学自然成为越来越多哲学家关注的对象。于是,有关生物学的哲学思考成为西方科学哲学讨论的一个热点的领域。在这种讨论中,生命科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步成熟,关于生命科学哲学的论文和著作大量出现。
从事生命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有两类人员,一类是对哲学问题感兴趣的生物学家,他们带有哲学性分析的生物学著作成为今天生物学哲学领域的重要的经典文献;另一类是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哲学家,他们对生物学的关注和分析使生命科学哲学成为科学哲学的重要分支。我国的生命科学哲学研究自1949年以后,经历了学习引进、曲折发展、开创新局面和面向世界四个阶段。虽然我国生物学哲学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相对国际上的研究,我们的研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追踪国外生物学哲学最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生物学哲学前沿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近来西方出版的几乎所有生物学哲学的著作都以生物学与物理科学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作为开始。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当代生命科学哲学研究有两种主要的理论倾向:一种可称之为分支论,认为,生物学在原理和方法上与物理科学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未来的研究到了一定的时候会将整个生物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另一种可称之为自主论,认为生物学是一门自主的科学,因为它研究的对象、概念结构和研究方法与物理科学根本不同。本课题围绕分支论和自主论争论的主线,从不同方面展开了我们的研究和论述。
功能解释或目的性解释被很多学者看作是生命科学区别与物理科学的重要的标志,也被看作是生命科学自主性的根源。生物学中的功能解释和目的论解释有其合理性吗?本研究在分析的基础上说明了生物学中功能解释和目的论解释的合理性,并从生物系统的复杂性、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等哲学视角说明功能解释和目的论解释与因果解释的关系,以及生物学自主性的原因。
传统科学哲学把规律(或定律)看作是科学理论结构的核心,可是当代生物学的理论现实却告诉我们在生物学中很少用到规律(或定律)二字,没有任何一门生物学学科可表述成类似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那样的规律体系。一些思想家因此认为生物学中不存在规律,因为生物客体具有历史性、特异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另一些思想家则竭力为生物学中存在规律辩护,因为特异性中有一般性。本课题从不同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正反两方面论证的依据,并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生物客体的历史性、特异性、复杂性等特征虽在理论根基上不能否定生物学规律的存在,但却为生物学理论与物理学理论相比较少表述为规律形式提供了说明。
生命的本质问题是生物学哲学争论的重要问题。本课题讨论了生命难以定义的各种原因,论述了定义生命的两种主要方法:实体定义方法和功能定义方法,分析了新陈代谢说、自创生说、灵活适应说等生命定义理论的优点和问题,提出并论证了生命的信息定义。
还原论和突现论是当代生命科学哲学争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最哲学的哲学问题”,任何涉及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著作若不涉及这个问题,都可以说是不全面的。因此西田荣创哲学研究,本研究讨论了还原概念和突现概念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它们各自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原因,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最后指出了超越它们的途径。
进化论的哲学问题是生命科学哲学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进化论的哲学涉及很多问题,本研究先讨论了西方学界广泛争论的进化论理论形式的统计特征与进化过程的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关系问题。我们认为,进化论的统计特征并不能推导出进化过程是非决定论的,因为微观层次的决定论的过程也能导致宏观层次的非决定论。进化论统计特征主要根源于进化系统的复杂性。
自然选择的单位和利他主义进化问题是进化论哲学争论的又一个焦点问题。如果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个体,利他对个体就是不利的行为,因此利他主义就不可能存在,但利他主义在生物界的广泛存在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为了解释利他主义产生的生物学机制,有学者提出选择的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也有的学者认为只有基因才是真正的选择单位。本研究认为,多层次选择学说才能完好地解释利他主义的进化问题。
文化进化是生物学哲学讨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对社会生物学视野下的文化进化问题进行的讨论。社会生物学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遗传决定论,“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理论,以及“meme-基因共同进化”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利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文化现象,深入分析了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其理论含有生物决定论倾向西田荣创哲学研究,即使后期的meme理论把文化进化从生物进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强调了文化的自主性,但是还不很成熟,面临着许多目前不能解决的难题。社会生物学自产生以来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文化进化的一个范例,本课题还研究了社会生物学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与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的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是世纪之交的重大科学突破。它不仅可以推动21世纪生命科学的革命性发展,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和进一步破译,也给人类提出许多新的社会伦理问题。本研究分析了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价值及其所可能引起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并就部分问题作了具体说明。
从1997年克隆羊的消息被公布到200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关于人类克隆宣言》,关于克隆人的争论的各方观点此消彼长。虽然“宣言”敦促各国政府禁止一切形式的人类克隆,包括用于干细胞研究的人类胚胎克隆,但由于这是联合国在制定全面禁止克隆人立法遇到困难时而制订的一份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宣言,因此,关于克隆人问题还将继续争论下去,许多问题还需要人们作深入的和公开的讨论。本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关于人类克隆的主要争论和观点,并揭示了这些争论给我们的启示。
人工生命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富含哲学思想的新科学。本研究先指出了人工生命研究的意义以及人工生命涉及的主要哲学问题,然后从“实体和形式”的关系、生命中的“新陈代谢”的真正意义、多重实现的可能性,“鞋子-苍蝇谬误”的条件等角度论证了强人工生命的可能性,还运用分析的方法,论述了数字生命的实在论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提出并论证了计算主义的世界观。
本课题成果是国内外比较全面系统探索生物学哲学前沿问题的著作,对推动生物学哲学以及一般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关于生物学中的目的论解释、生命本质、人工生命、还原论和突现论、进化论统计特性根源的哲学解释等,对生物学本身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关于人类基因组和克隆人研究伦理问题的阐述对生物学家遵循科学研究的人本规范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