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文化之四——《周易》筮法研究 一、筮法的发展 二、关于易占及其历史发展 三、古代占筮仪式 四、占筮方法一、筮法的发展从殷商龟卜到《周易》蓍筮。从殷商龟卜到《周易》用蓍草来进行占筮,不能简单理解仅仅是筮卜工具的变化,而是表现了所象征的内容、观念及其逻辑思考的发展与进步。殷人在龟骨占卜过程中,开始运用了奇偶数值观念,并且企图寓有一定的人的意念,但是为时已晚,殷末那狂妄残暴的纣王自称“有命在天”,倒行逆施,葬送了天下。因此,殷人的“三卜制”中人的观念进步很有限,这一历史任务,只能留待周人来完成了。因此,《周易》的以蓍草占筮的新方法应运而生。随着占卜方法及工具的变化,很快就引起了一场占卜观念的进化。《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韩简的话:“龟,象;筮、数也。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龟卜烧灼之兆以观象判吉凶,偶然性太大;而改为蓍草的《易》筮之后,则重在事物滋生以后彼此之间的“数”的关系,然后因“数”由量变到质变,而事物一旦达到质的飞跃,性质根本改变,自然呈现吉凶征兆。与观念的进步相应,周人的《易》卦蓍筮,正在逐渐开拓由天鬼向人事方面转化的一片新天地。虽然从《易》筮的基本性质而言,它仍然属于巫术活动范围,依然存在了人鬼模糊难分的问题。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也可从它的占筮迷信活动的背后,隐约发现人类智慧的闪光,在《易》卦的数理推测运筹之中,人的意志正在逐步加强并日渐凸现出来。关于卜、筮的先后次序,《周礼·筮人》谓“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大事则卜,小事则筮”,(《礼记·表记》 )与此相反,从西周后期开始,蓍筮之卦则由数字符号转变成了卦画符号,有了人们共同认可的规范,蓍草也比龟甲容易得到。所以在春秋时期龟卜虽然与蓍筮同时存在,也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但总的看来,却走着下坡路;而蓍筮则日趋完善,并且其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哲理,其间有许多奥妙令人感到神秘莫测。高亨在《周易大专今注·自序》中说:“《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高亨认为,《左传》所及易筮“大概是先秦《易》学的一派,似乎是春秋以前的旧《易》学;《易传》则多以本卦卦象与爻象爻数解《易经》,这大概是先秦《易》学的又一派,似乎是战国时代的新《易》学”。李镜池先生也说:“《周易》究竟是怎样占的,这可是一个难以详考的问题。因为占法早巳失传,《左》、《国》所载不过是所占之结果,而不是揲蓍的方法。后人所根据的,多半本之《系辞传》。
《系辞传》后出,不敢说它所载就是春秋前后的方法,何况它又是一些杂乱拢统的话呢”(《周易探源·左国中易筮之研究》)。二、关于易占及其历史发展从记载看,占筮似乎成了龟卜的补充形式。但是,从发展过程来看,从龟卜到占筮却是一种趋势,《周易》的问世及其在以后占卜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就是明证。因为占筮与龟卜相比,筮数的推衍、卦象的分析,比龟卜的自然成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更多的思想性,这既符合占卜者的心理需要,也顺应了人们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需求。易占采用变卦说、取象法和取义法。变卦说是以一卦是否有变爻来进行判断。取象法是以八卦所象征的各种物象和说明重卦的卦象。以此解说一卦的卦辞和爻辞,推断所占之事的吉凶。取义法是以卦名的意义和卦的德行说明重卦的卦象,并以此解说卦爻辞,来分析推测事物的吉凶。取义法较为灵活,也很复杂中国古代的易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在尊奉《周易》元典的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有着一系列的发展变化,若以历史时段来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阶段为两汉时期 第三阶段为唐宋时期从整个易占文化的发展看,尽管历经多次变革、理论和方法较原始的易占大为丰富,但是我们同时又看到,秦汉以后的易占理论和方法上一直存在着双向并行的特点,即都是沿着两种轨道前进:一种是《周易》古占法,另一种是被改造、创新了的易占法。
一般而言,《周易》古占法通常盛行于高知识阶层,他们研习《易》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算卦,更多地是出于游戏的消遣。而被改造、创新了的易占法,主要盛行于下层社会,其目的并非游戏而是为了占筮易经筮法案例大全解析书,他们推崇易占、迷信易占。不过话又说回来,易占这一文化虽从总体上说带有较浓厚的迷信色彩,但有迷信色彩并不等同于迷信。因为迷信是荒谬的,非科学的,是经不起实践和时间的验证的。对易占,古往今来的人们相信它、崇拜它,将其神圣化、神秘化,是因为它相对其他占卜术来说,有着较强的准确性和灵验性,对于易占灵验的解释,研易的人们一般都知道,那只说明其灵验的或然率较高。就是其灵验率达到百分之百,也只能是偶然性,决不可能是百发百中的灵验。三、古代占筮仪式古人求卦,是企望通过求卦者信手获得的正反或奇偶的排列,来预知命数即神灵的意志,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听命于神”。凡需要求卦的事情,一般也是比较重大的事情,如选择祭祀的日期、战争、狩猎、婚姻、营造宫室、生育等等。可想而知,求卦占筮的仪式必然跟其他的求神仪式相似,必须表现出对神灵的尊敬和虔诚谨慎的态度。从民间流行的占卦或求签仪式看,通常都是在神庙的神像面前举行,先敬神后求卦。远古时代的占筮仪式,现在已经很难确切地知道了。
但周代以后的占筮仪式,在先秦经典中却留下了一些记载。 筮具三图 揲蓍之法图 大衍揲蓍之图蓍卦之德 占筮共有四个项目 : 首先是向抻灵提出要占卜吉凶的问题(问事),旧称为“命筮”。 第二步是演算蓍草或竹策,旧称为“揲(die)蓍” 。 第三步是画卦,由站在筮者左边的卦者,根据筮者演算得到的六个数字,在事先预备好的木版上画出重卦符号。得卦后,仍由筮者执送主人过目 。 第四步是占卦。根据朱熹的介绍,宋代一般人的占筮仪式不必一定在祖庙,只须选择清洁的房间作为蓍室。房间的中央安置一张床,床上放着木架易经筮法案例大全解析书,用于搁置蓍策。筮者穿着清洁的衣冠,向北而立,盥手焚香致敬,然后向主人问明求告的问题,即可以开始占筮。占筮的步骤跟上述的四步一样,只是没有专门画卦的卦者,而由筮者一手操办。在占筮的四个步骤中,前三个步骤即诵命辞,演算蓍策、画卦等都很简单,唯独第四个步骤即占卦最难。关于《周易》占筮条例的记载,最早见于《系辞上传》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段记述颇为简练,其中主要提及几个占筮程序,一是使用五十根筮策,二是虚其一根不用而用四十九根,三是遵循“分二”、“挂一”、“揲四”、“归奇”的四营程序揲算,四是指明贯通“四营”而三变成一爻、十八变成一卦的《易》筮结局。在研讨《周易》筮法条例的同时,我们可以得到四方面的主要收获:一是知悉《周易》因蓍揲卦的过程,蕴含着古人的数学知识与技巧,从一个角度领会到《周易》哲学体系中包容的特殊的“《易》数”内涵;二是明确《易》筮结果所得出的“七、八、九、六”之数,其中,以“九”代表可变动之“老阳”,以“六”代表可变动之“老阴”,以“七”代表不变动之“少阳”,以“八”代表不变动之“少阴”,《周易》哲学既主于变动,故三百八十四爻凡阳爻皆称“九”,凡阴爻皆称“六”;三是把握了《易》筮的基本程序,颇可加深对《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一章的理解;四是对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易》筮资料,亦可掌握其内容要义,减少研索过程中的文字障碍。显然,探究《周易》的占筮条例,是治《易》者所不可少的步骤。故尚秉和先生《周易古筮考》指出:“《易》本用以占筮。不娴筮法,九、六之义即不知其何来,而《系辞》‘大衍’一章尤难索解,《春秋传》所谓‘某卦之某卦’亦莫明其故。故学《易》者宜先明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