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解释了大衍之数五十之“科学”解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你真知道其科学意思吗?》,其中认为是一个月的月相分段(7~8天一个月相,是原始的周或星期制度),一年49个周有余,有闰的一年方足五十之数,同时系辞原本是写占卜之法,但却是引用天文历法的算法而成自己的算法。但是关于系辞后半段的天数、地数就模糊而过,这里再回头来带大家看看这话,并做一些关于周易体系的思考拓展,当然,依然贴近科学的角度。
《周易.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易经大衍筮法原文,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数地数
前文可以理解为引用其他方面的“科学”成就,尤其是天文历法成就,拓展用于人事相关的学问(占卜只是一部分,还有其他许多真正的非迷信非玄学的学问),因此如果抛开其易经的外表,见到其引用的天文历法的内层东西,则多是客观之学与古代的“科技”成就。依照这一思路来理解后半文(前文为引用阴阳合历算法,并偏重于阴历,后文中可以理解为偏阳历):
一种我个人的看法,在过去的文章中的“天地人”系统论中或许大致有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是最先发动的因素,可能缓慢而微小,却是全面的,是大势所趋的,“地”是随之响应的因素,是局部情势,随天之因素变化,但影响可能更大。而此处天数(阳月)可以理解为缓慢、微小、先发、初见端倪的月份,是直接随太阳回归运动之天气,是一个季节之开端,如十月历中春季的第一个月的36天,能够发现春天已经来临,但是春意并不够浓;而地数(阴月)是随天数(阳月)之后的月份,受天气主导、受地气(如地温等因素)影响,但整体影响更大,如春季的第2个月的36天春意更浓(这天地的因素差异还能发现于现代历法中,如代表天数的太阳回归运动,应该最冷最热是在冬至和夏至,但实际最冷最热却是一个月之后的大寒和大暑,这就可以理解为地数的影响。天数是大势,地数随天数之后,影响却比天数更大)。五个季节,分别都有天地之数,天数在前,地数在后,天数、地数相互穿插。
对易经的拓展思考
将这种对《系辞》的解读思想进行推广,即系辞多引用、借鉴(不排除附会之嫌)古中国当时或更早的“科技成就”,比如天文历法,迁移和拓展以用于人、事相关的学问。按照前文得出的10月历来理解,则推测当时测定阳历历法的工具——圭表,其刻度当有6个刻度,而下图的圭表为3条刻度(实际刻度为三长两短,长的为节,短的为气),代表的是4立2分2至的8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也是八卦来源的一种解释,每卦三爻对应的是圭盘上的三条长刻度,具体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先天八卦也能科学地理解?》。
而当圭盘的刻度数加倍时,即有6条长刻度时,则一年有10个月(季节有四季和五季两种分法)易经大衍筮法原文,共20个节气(西汉孟喜的卦气说认为是12个月),可见八卦系统的符号逻辑继续拓展到易经符号体系时,与当时的历法依然能够符合得上。6也是易经体系卦象符号的爻数,即每卦有6爻,而最初的卦象并非阴阳爻,而是数字爻,可能是1-10(其中一些容易搞混的数字被舍弃),而这已经和此处的占卜之法完全符合(此处的占卜之法只得6、7、8、9,或许更早还有不同)。如此解释形成了闭环,对易经部分内容已经能够自圆其说。因此,初步认为《周易》的前身是天文历法和其他客观、物质的学问,尤其是圭表测影得出的一年之中的正午日影在圭盘上的变化,而周易是将其拓展用于人、事相关学问的成果(或许是更早的连山、归藏就开始了)。
天干地支
再进一步,6个刻度的圭表测影确立了一年10月20节气之后,随着农业等行业的发展,或者需要借助月相提醒日期,或者考虑到月亮周期对潮汐、人体节率、植物生长等的影响,等等一些可能原因,需要更进一步精确节气的划分,因此在6刻度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刻度,圭表测影也变成7个长刻度(7横6间),因而成就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24节气和72物候出现更晚一些)。
商周时期的《周髀算经》中记载有太阳在天空运行的理论模型——七横六间模型,认为太阳围绕地球极点运动,并在7个不同高度轨道上往复运动,形成(7-1)*2=12节,即12个月。个人看法,这个模型本质上是对圭表7刻度6个间隔测出的太阳运动的解释。
七横六间模型(肖军)
依据圭表测影分出的一年12节,把赤道星空划分为12辰(与西方的黄道12星座不同),即刚好对应(7-1)*2=12月,并依据对应的星象造字“子、丑、寅... ... 酉、戌、亥”,即得12地支(可参看刘宁,2020,其结论为5600-6500年前的星象),而地上根据一年之中动物的物候特点,制定12生肖(鼠牛虎兔...猴鸡狗猪),以与一年12月相应。
12地支的名字与星象对应(刘宁,2020)
而10天干,就可能是从十月历来的,通过把赤道附近的星空星象10等分,或者依照10个月的物候而造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下是个人看法,假定10天干、12地支的甲骨文全部来源于天象,而做出的对比,是不是有多处相似呢?
天干地支文字对比
比如天干的“乙”与地支的“丑”,天干的“戊”与地支的“辰”,天干的“庚”与地支的“未”,天干的“辛”与地支的“酉”。有些则需要旁边的字来组合,或舍弃或增加某些部分。
如此,大致从八卦符号、三易符号、天干、地支、天数地数等通过圭表测影和历法的变迁大致打通,一己之见,大家共同参考、共同进步!
附:以上个人看法不一定准确,纯属一家之言,自认是比较简单、比较贴近客观、比较接近当时的认知和生活、不太玄学的一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