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民意基础
从过去几年的发展实践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加深驻在国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在“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与民心相通,用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这一平台,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用海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民意基础,是新形势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必须努力的方向。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深刻认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对于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意义。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和运营要从搭台唱戏经过借台唱戏努力实现让别人唱我的戏的目标,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在“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从愿景迈向行动的过程中,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成为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理念的重要平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一带一路”座谈会、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一带一路”沿线风情摄影展、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影像丝绸之路——甘肃风情”摄影作品展、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当今丝绸之路”特别讲座、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丝路情》歌舞晚会等活动的举办,加深了驻在国民众对“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建议今后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宣传阐释的学术和理论上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提高专业化水平。邀请去讲的人,不光要讲,还要讲准讲好,透彻生动地传播“一带一路”的理念和价值,达到正面传播的效应。
第二,以实施“十三五”规划为契机研究制订对外文化传播交流发展战略。截至2014年,我国对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总投资达13.36亿元,2015年落实海外文化中心建设、运行和业务经费预算达3.6亿元中国文化与民心相通,比上年增长181%。国家汉办的孔子学院投入更大。今后几年,为了实现到2020年建成50个中心的发展目标,财政投入还会有更大幅度增长,海外文化中心业务发展与其他对外文化宣传部门的业务交叉问题也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整体性的国家战略,指导各部门有序开展工作。建议把对外文化传播交流作为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战略层面深入研究基础上,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第三,要进一步创新对外文化工作。要以开放的姿态,调动相关部门、地方和民间的积极性一起推动这项工作,应当创新理念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要加强战略谋划,既要展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又要传播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多彩文化,既要展示中国古代先贤的哲学智慧,又要传播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和理想诉求,把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最具思想性、最有价值的东西宣扬出去。避免一味以舞龙舞狮、红灯笼等传统方式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把一些文化含量不高的内容拿到国外宣传的惯用做法。不能从自身出发,不问对象、不问效果,凭老经验老做法开展对外宣传交流工作。要着眼未来,瞄准目标人群特别是青年领袖、媒体达人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人士,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交流。
第四,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传媒手段,多渠道、全方位地传播中华文化。互联网是当今塑造和推广国家形象最方便最快捷的渠道。青少年和具备一定知识和文化的民众是互联网用户的关键多数,他们是驻在国的未来和主流,是我国文化中心应重点传播的对象。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应精心设计中心网站,并将之与驻在国主流网站相链接,扩大点击率,增加受众量。要根据当地受众心理和实际需求,强化网站内容建设,以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去特别是喜闻乐见的产品和方式,传播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理念和价值观。
(史育龙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所所长、研究员,袁祥系光明日报新闻报道策划部主任、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