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尼尔
编辑|尼尔
前言
2016年,随着《仲夏夜之梦》、《李尔王》、《哈姆雷特》以及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仲夏夜之梦》相继搬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威尼斯商人》作为中国专业剧院的第4个西洋经典剧目,在全国范围内首演。
和以往的一些地方电影的实验和探索不同,这一次的《威尼斯商人》更能准确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并且在充分地发挥了剧本的人文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的舞台艺术,扩大了剧情的表征范围和深度,提高了观众的感官感受。
同时,还将法律和忠诚的观念融入到了剧本中,增强了剧本的整体表现力,同时,还在舞台的美感上做出了巨大的突破。
在国家大剧场上演的《威尼斯商人》,从戏剧审美角度出发,对这部史诗般的戏剧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而中国正在兴起的话剧,可以借鉴话剧在舞台审美方面的表现方式,致力于坚持原创创作,推进创新发展,创新话剧创作的总体规划思维。
展示出多种审美要素,充实话剧的社会内涵,加强话剧的社会反思和人性化引导,从而促进中国话剧自身的转型。
一、《威尼斯商人》舞台美学的呈现手法
莎翁的前期作品,一般都是轻快的基调和严谨的叙述,这体现在他的舞台布置和表演上,就是注重细节,注重丰富的工具要素的组合。
《威尼斯商人》以其对原著的美学观念为出发点,针对中国观众的审美喜好,在舞台布置上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使其更能表现出莎剧前期高雅明快的特色风姿。
在布景方面,这部戏采用了一块仿造中世纪商业区的圆形屏幕戏曲话剧文案怎么写吸引人,将威尼斯最常见的刚朵拉、船坞和教堂的景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将一幅恢弘、悠闲、繁华的水城画面缓缓展现出来。
而在台子的外围,则是以栅栏、码头等作为背景,与台子的整体布局相呼应。而将这些强调壮丽、精致感的布景设计要素进行了充分的聚集。
以自然、流畅的画面构建,突出了具有强烈的历史厚重与时代气息的舞台风格,从而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其绵远、瑰丽的文化浸染感中。
在欧洲古典戏曲的舞台审美表现中,强调色彩的鲜明和华丽,这是其另一个重要的传统特征。
为了迎合观众的需要,莎剧也大都遵从了这种表现颜色的原则。同时戏曲话剧文案怎么写吸引人,由于剧场产业的多元化,观众消费观念的个人化变化,使得莎剧在颜色和风格上都有了新的追求和突破。
因此,这一部《威尼斯商人》,保留了传统的色彩,强化了人物形象和整个舞台的色彩,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在这出戏里,正直而勇敢的安东尼奥,机敏而聪明的鲍西亚,狡猾的夏洛克,都是一副活泼的样子,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一副“真的人”的样子。
而伴随着剧情冲突的增加,人物性格的深刻显现,它对色彩基调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得角色造型与舞台布景之间的色彩调和更为细腻、鲜活。这样才能保证观众对戏剧的欣赏兴致。
由于多元化的发展理念,以及不断更新的媒体技术和手段,现在的剧场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观众的观看感受更加的真实和震撼人心。
在历史上,莎士比亚一直以优秀的观感而闻名,在舞台上运用了一套现代传媒的新技术,使舞台更加精致,更加符合原著的要求。
而这一部名为《威尼斯商人》的电影,则是将高清环绕音效、数字灯光、虚拟全息投影等最新的影像手段和技术,带给了所有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伴随着角色的出场和剧情的推进,电影中的背景画面被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比如夏洛克是如何陷害安东尼奥的,比如鲍西亚是如何帮助他的。
比如法官是如何在法庭上做出决定的,这些都给人一种既新鲜又逼真的感觉,让人浮想联翩,情绪激荡。
二、《威尼斯商人》在舞台美学呈现上的创新表达
本着弘扬西方戏剧文化,推动中西两国文化的广泛交流与协作的宗旨,中国女主角《威尼斯商人》在继承了莎剧宏大的艺术特色的同时,结合我国观众的审美喜好。
在整体构思、细节处理和思想开拓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新,着重构建了华丽精致的整体场景,强调了鲜明明快的色彩。
并通过多种音像媒介的巧妙运用,凸显了文化的气息,加强了人物形象和气氛的协调,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了对戏剧的视觉表现方式的创新。
不断加剧的产业竞争和不断增长的观众消费需求,迫使剧场工作者必须转变发展理念,改变表演模式,提高剧目质量,为自己寻找到一片新的天地。
在这场演出中,他们采用了“承古出新”的方式,在保持欧洲古典戏曲的基础上,引入了现代戏曲的元素,将富丽堂皇的传统场景与清新典雅的现代美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中世纪“水上城市”。
以此为前提,再与浓淡合适的人物装扮、流畅细密的情节进展相结合,释放出畅快、独特、醇厚的视听感染力,让观众眼前一亮,赏心悦目。
比起《哈姆雷特》和《李尔王》这两部作品,《威尼斯商人》更接近于现实,它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将友谊、爱情、权利等冲突因素糅合在一起,扩大了剧情的广泛性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在壮丽、典雅而又鲜明的舞台气氛的衬托下,该剧还对人物内心的复杂多样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发掘,它突破了脸谱化的角色刻画。
从人类的本能入手,展开对道德、品性等宝贵人格的审视与批判,并对其以喜剧为基调的剧情发展进行了肯定,同时也使得舞台环境的观感体验更加真实、鲜活、韵味无穷。
在这种娱乐性的趋势下,原先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和小众人群的剧场,也必然会出现观众减少,市场萎缩,生存压力增加等实际问题。
有些剧目,为了求存,甚至出现了一些低俗的东西,虽然能让一些人重新回到剧场,但并不能让他们长久地看下去。
但是,这部戏始终保持着对原作的人文主义内涵的绝对忠诚,并将其所提倡的弘扬合同精神与法治意识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充分的发掘。
用一种充满了嘲讽和诙谐的表现手法,将人类的丑陋面与道德、诚信、法律正义之间的博弈表现出来。
将剧作的现实意涵进行了升华,让这个舞台不但变成了一个与他人进行斗智斗勇的竞技场,同时也闪耀着理性、爱与希望的人文光辉。
中国剧目《威尼斯商人》继承了西方浪漫的文化要素,打破了中国戏曲的固有观念,其成功演绎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不仅对我国戏曲的本土化改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戏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以现实主义为起点的戏剧,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真”与“善”的艺术美感,同时也充满了“西方”的浪漫色彩。
莎士比亚是一部享誉全球的名著,它的舞台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艺术,还在于它的个人情感的表达,它的魅力可以让人们解放思想,释放情绪,缓解精神的紧张。
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思考,打破了长久以来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感枷锁,让它的演出,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与传统戏剧不同的情感,让人们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和欣赏水平。
三、《威尼斯商人》对于我国戏剧行业的借鉴之见
要从自己的民族文化母体中吸取养分,以原创和变革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叙事策略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独到之处,借鉴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先进的情景表达方式,提高观众的观看感受,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和学习。
引入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以舞台审美体系的优化为切入点,对现行的规划理念进行变革,形成更加开放和兼容的全新理念,促进地方原创戏剧的创新发展。
鉴于目前观众的审美倾向和消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变化趋势,我们的民族戏曲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地对自己在美学方面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逐渐加速在舞台布景色调的优化、灯光组的调整、道具的改良和服饰造型上的创新,采用较为灵活、通用的编排方法,兼顾主流和小众的需求。
另外,还应对剧本中的音乐模式和叙述方式加以改进,使其与场面艺术相对照,互相辉映,从而创造出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和情感感染的视觉审美环境。
要突出戏剧的调整受众思维、陶冶意趣情操等的艺术价值,发挥更为积极有效的社会引导功能,以满足受众在精神熏染和行为引导方面的实际需要。
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用戏剧来反映和分析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现象,突出戏剧情境的现实参照感、文化底蕴感和思想共鸣感。
让观众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理性地、多元地思考社会发展,从而达到扭转价值观、重塑社会意识的目的,从而加强戏剧的现实指导作用。
结语
中国的戏曲在表达方式上比较夸张,在服装方面也比较注重细节,戏曲演员所饰演的人物大多都是以舞台上的表演者的身份出现的,很少有真正的情感外溢。
而在舞台上,这些表演者仅仅是以一种叙事的方式,传达出了真正的作家的真正意图和情感。
我们可以参考《威尼斯商人》中的叙述手法,在表达创作者的感情的同时,也要表达出演员的创意,让舞台上的演出成为一种艺术。
而扮演主角的人,则要扮演一个真正的叙述者,改变传统的叙述手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叙述者”,成为剧中人物的一部分。
在舞台上构建一个人物和叙述者的对话,让自己回到原点,让自己的叙述手法更好,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吸引力。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其戏剧形式上体现了对时代的深刻批评,也体现了对传说中的爱情和友情的赞美和发扬。
中国戏剧在展现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运用了浪漫的手法,在戏剧形式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戏剧美学特征。
参考文献:
[1]季乔《“空”的静默——话剧《威尼斯商人》舞美札记》
[2]李慧《舞台灯光中的美学》
[3]濑户宏《论上海戏剧协社的《威尼斯商人》演出》
[4]孙卓《从《威尼斯商人》看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