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半小时的《孔丘》娓娓道来孔子的非凡人生,中国和西班牙艺术家合作的多媒体创意剧《那个小孩》让观众陶醉在奇幻成长之旅中,融合了苦涩与微甜的《杏仁豆腐心》票房火爆……2023“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今年,这一展演品牌走到了第十届,在“北京故事”助力下,小剧场戏剧不断焕发出绚丽光彩,更为“演艺之都”建设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色。
儿童剧《猫神在故宫》剧照。中国小剧场戏剧风向标
自1982年中国第一部当代小剧场戏剧作品《绝对信号》诞生,40多年来,北京作为小剧场戏剧发源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标志性的小剧场空间,推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小剧场剧目,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富有影响力的创作者。
为更好引导小剧场剧目创作,2012年,北京市打造了“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品牌,已累计推出180多台剧目,参演单位120余家,参与的戏剧创作者300余位;在京演出近400场,京外巡演14部作品56场;现场观剧超15万人次,影响力覆盖超1000万人次。
独树一帜的文化标识、不拘一格的舞台呈现、海纳百川的艺术视野、开放活跃的创新气息,使“北京故事”成为首都重要的展演活动品牌,其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也逐步走向全国,成为中国小剧场戏剧的风向标。
土生土长的京籍导演黄盈,多年来已有多部作品入选“北京故事”。黄盈认为,“北京故事”这个平台并不局限于狭义的北京题材故事,而是兼顾到了小剧场艺术各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也见证了很多非北京创作者的成长。“我的很多作品都是从小剧场慢慢孵化出来的,小剧场不仅是艺术探索的空间,也是接受观众检验的平台。”
黄盈透露,虽然新剧《孔丘》受国家话剧院邀请,将到孔子故乡尼山进行定制版大剧场演出,但首先能够在北京人艺小剧场上演,体现了北京的胸襟与文化表率作用。“能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沿着一大批大师级前辈开创的中国历史剧的演剧方式继续探索,传承戏剧精神,这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北京故事’。”
沉浸式戏剧《大真探赵赶鹅》剧照。每届都有新变化新亮点
“北京故事”每届都有新变化、新亮点。2013年,小剧场戏曲作品首次纳入“北京故事”;2014年,现代舞首次入围,拓宽展演艺术类型;2015年,戏曲与话剧平分秋色,小剧场戏曲蓬勃发展;2016年,异业合作、跨界联动,与众多品牌展开宣传合作;2017年,首次出京巡演,携7部剧目走进上海、天津;2018年,首次踏足东北,携7部优秀剧目走进沈阳、长春;2019年,举办四大类14场公益活动,活动类型及数量超越历届;2022年既是中国小剧场戏剧诞生40周年,也是“北京故事”品牌设立10周年,展演以“奋进新时代·戏剧向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20部优秀小剧场戏剧作品。
从“会馆有戏”到特色演艺群落二十世纪戏曲与话剧关系,从展览馆、博物馆到文化街区、主题公园二十世纪戏曲与话剧关系,伴随着“北京故事”涌现出的各类新型表演场地,成为小剧场戏剧得心应手的舞台。
“百年老店”吉祥大戏院,着力打造“小而美”的戏剧演出空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老北京胡同里的鼓楼西剧场,通过独具风格的艺术实践,成为文艺青年聚集地;集群式小剧场繁星戏剧村,聚集5个小剧场以及展厅、书店、餐饮、咖啡等多个空间,为观众提供戏剧文化综合体验;三里屯爱乐汇时空剧场以创新的演出空间,提供了文商结合的演艺新场景。
昆剧《流光歌阙》2023版剧照。助力新空间新业态拓展
2023“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进一步促进小剧场戏剧精品创作、健康发展和惠民文化消费,让各类小剧场戏剧各展所长。
本届“北京故事”还将沉浸式、互动式剧目纳入展演,支持新空间的拓展、新业态的培育,促进新消费。例如:沉浸式戏剧《大真探赵赶鹅》将观众席与表演区融为一体,真实还原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北京胡同场景;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以沉浸式“猫洞”和各种近距离互动,营造出“猫神的世界”;沉浸式互动戏剧《开心聊斋》则让唱念做打、川剧变脸、说唱RAP和现代舞等元素充分碰撞。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文表示,小剧场戏剧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质,在“演艺之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一步,北京市还将持续支持包括小剧场戏剧在内的各类舞台艺术创作,持续办好“北京故事”等品牌活动,着力打造“演艺之都”,让大戏、小戏各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