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伏羲画卦、孔子作传的说法

易经 周易八卦 2023-05-30 16:14

至于伏羲画卦、孔子作传的说法,那只是后世人们神话《易经》的一个手段,根本就没有任何根据的。

伏羲不可能画卦,即使画过也不可能流传到周代。因为在伏羲时代还没有文字发明。

在没有文字的前提下,我们就要问一问八卦究竟是以何种形式与介质流传下来的问题。

……

假设伏羲画制了八卦并将它们刻在某个石头介质上,但是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当它传到了周代,文王就对这些符号重新做出了解读。

这时易经筮法案例大全及解释,我们要问,以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文王所作的解读恰好就是伏羲初画卦时的本意呢?

看下历史,《老子》《周易》,这些言之凿凿的文字作品,时至今日都没有能获得一致的理解,我们又怎么能够确信远隔几千年的伏羲无字天书能够被文王正确解读并发扬光大了呢?

这些说法,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但却常常被人们当作真实的历史去讨论。

孔子是春秋时代出现的一位深刻影响我国历史与文化的杰出人物,所以人们称孔夫子为圣人。但是圣人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

孔子的言论也常常会招致批判与反对,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墨翟与之针锋相对,近现代更甚。即使《易传》为孔子所作,但也并不能因为作者是圣人就断言《易传》的言论必然为真。

我个人的理解,《易传》所提供的有关八卦来历与意义的知识都是不足信的。相反的,我们之所以至今都无法看清《易经》真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分迷信《易传》的相关言论。

不仅伏羲时期没有发明八卦,八卦还晚于六十四卦。

吴前衡、楼宇烈、韩忠民、王力飞等学者还进而论述了先有六十四卦后有八卦这种与传统易学史相反的观点。这个观点直切要害,揭示了传统易学一直没能读懂《周易》的根本原因。

二、八卦在《周易》之后诞生

八卦与《周易》的先后,本质上是个历史问题。

传统易学的证据主要是逻辑规律推理,《系辞传》:“易有大恒,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这种对模型内在数理逻辑的推演,不能等同于历史实际认识路径。历史的实际发生,有可能与某种逻辑推演符合,也有可能不符合。因为形成64卦的路径不是唯一的。

所以,要考察八卦和六十四卦孰先孰后,本质上其实是个历史问题,最终还是要看数学推演之外的历史证据。

现有的史料只能证明公元前700年有八卦。

从考证角度,八卦最早出现在《左传》中。

《左传》写作于公元前400年左右,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68年,其中最早提到八卦的占例出自《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时间约为公元前700年。

常有诡辩者称,挖不出证据不代表没有,比如挖不出人类始祖的骨骼,就能说明人类没有始祖么?

这是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混淆了。

一个是物质的存在,且有一系列考古证据在完善证据链; 一个是思维创造物,且在伏羲八卦与周公之间的这五千年漫长时期证据是空白的。

没有任何证据,凭什么跨越五千余年推定八卦发明于八千年前呢?

从周公到伏羲的这五千余年,有大量出土文物,尤其是商代的出土更加丰富。这么多史料却没有一点八卦的信息,已经能说明问题。

没有就是没有,用挖不出来证明有伏羲八卦,这已经不是学术问题了。更何况,八卦的臆说漏洞多多,远不止这些。

不论是逻辑还是史料,都在说明八卦不会早于《周易》。

从逻辑论证的角度,当代数字卦研究证明六爻卦源于筮法,与所谓的八卦相重无关。

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周易》写作出来后,被用于占卜。

卜官经过多年研究从六爻卦中发现八经卦特征,并进而发展出八卦体系,是很正常的认识发展规律。

再则,《周易》本身的六爻概念,在做卦符描述时也的确麻烦,具有简化表述的内在需求。

八卦象数体系的建立,大幅拓展了解卦空间,使易占与龟卜产生了本质区别。自从八卦象数体系解卦诞生,易占就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从史料的角度,《周易》以前只有六爻数字卦的筮占资料,并且那时的数字卦六爻相连,与战国时期的六爻数字卦分为两个八卦有明显区别。

也就是说,《周易》以前的数字卦不含八卦的因素。

笔者在揭秘对偶卦时也分析过,《周易》本身也没有任何运用八卦的影子。

易经筮草算卦法_汶川大地震的易经解释_易经筮法案例大全及解释

而《左传》、《国语》对八卦的运用是随着年代逐步复杂化的,早期的卦例更是带有明显的雏形期特征。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八卦的诞生在《周易》之后,且与《左传》上限的时期相去不远。八卦诞生的上限,笔者认为合理的判断是以公元前700年为基准上推100—200年,即周共王到周宣王期间。

三、去除臆想后的易学史

阴阳-八卦-六十四卦,这个看似合理的的易学史观其实大有问题。

术数的历史是先有卜后有筮,龟卜通过观察甲骨灼裂兆纹来预测,没有也无须阴阳八卦这种分析手段。

战国时人托名八卦是伏羲所画,完全无视《周易》以前漫长的龟卜时期,生造出《连山》、《归藏》之说来填补与伏羲八卦之间的空缺,这类漏洞百出的扭曲,特别是夏《连山》八万余言这种不靠谱的臆说,也堂而皇之的成了传统易学史的正统,让人匪夷所思。

传统易学视角下的古代易学史,本质上就是华夏的占卜史。

龟卜在夏商的盛行,以及西周之前没有八卦应用史料的事实,都在告诉我们由伏羲到三易的占卜史并不可靠。

去除伏羲八卦后的易学史如下:

巫(远古,图腾)→骨卜(四五千年前,商代龟卜为代表)→筮占(商代中期,数字卦)→64卦(周文王整理数字卦,公元前1069年左右)→《周易》(周公,公元前1036年左右)→八卦(卜师,公元前800-900年)→阴阳观入易(战国中期)→易传(战国中晚期,《周易》儒学化、哲学化)→五行入易(战国晚期)→汉代象数易学→魏晋之后义理易学→宋代易图学……

这个路线与传统易学教科书上的历史最大的不同就是八卦产生的时间。

八卦如同易学研究的岔路口,不同的八卦认识引导着不同的易学观。

汶川大地震的易经解释_易经筮法案例大全及解释_易经筮草算卦法

四、论证八卦晚于《周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找到正确的解易方法。

《周易》,是商周之际周公等先贤理性智慧的结晶。

这一超越时代的理性之光仅仅照耀了百余年就被卜筮湮没,转折点就是八经卦的发现。

自从八卦被应用于解卦后,卜筮解卦就逐渐脱离《周易》文本,从八经卦的意象组合角度进行发挥。这是卜筮解卦思维的进步,但也是《周易》本义研究走向迷失的开始。

到了汉代,研究者本末倒置,将《周易》文本说成是八卦观象系辞的结果。于是八卦一下子变身为《周易》的主体,卦象成了《周易》研究的重心,文本反而成为次要易经筮法案例大全及解释,成了看图说话的万千结果之一。这也是现代“千人千易”说的源头。

汉代以后的各朝各代都是因循着这个思路而重象轻文,即使分析文本也只是为了论证取象思路,而不是探究文本自身的意义。

《周易》是文体创作而不是卜辞辑录。

八卦晚于《周易》从而不可能成为《周易》文本创作的源泉。

对这两个易学根本问题的错误认识,使得传统易学者皓首穷经也无法走进易学的大门。所以要想正确解读《周易》,厘清八卦的历史是必须的。

方向错了,所有努力都是无用功。方向正确,才能一步步趋近真理。

五、去八卦解易,不是去八卦体系

八卦是传统易学的根基。去八卦解易,不是为了颠覆传统,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作为传统文化的八卦,和解《易》应该去掉的八卦是两码事。

从《周易》中发现八卦对于卜筮意义重大,对于易卦认识也是种发展,只是汉代尊崇孔易将之上升为解《易》准则才成为对易学的桎梏。

我们不是说八卦没有价值,而是说将之滥用在解《易》上思路不对。不是否定八卦象数对那些时代的社会意义,而是否定其对于《周易》本义研究的价值。

去八卦象数,回归文本解释,方是解《易》正道。

《周易》作者的时代,还没有产成八卦象数体系。现在我们见到的八卦象数体系,都是春秋以后的人逐代累加上去的,而不是《周易》这本书本来具有的思维方式。这个历史事实,对于以八卦思维为主解析《周易》的著作,就是一票否决权。

传统易学深受八卦解易之害,去八卦象数,回归文本解释,是今人解读《周易》必须跨过的坎。

有易友问,八卦都去了,《周易》还有什么用?我们追溯《周易》的本义,首先考虑的不是有什么妙用,不是谁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是《周易》真正的立意是什么。

汶川大地震的易经解释_易经筮法案例大全及解释_易经筮草算卦法

六、早期八卦的开山之作《大象传》还有《周易》本义的印记

因为曲解的原因,传统易学没有认识到《小象传》比《大象传》更早这个比较关键的线索。

《小象传》的存在,说明《周易》的本义曾经有过传承。

而《大象传》作为八卦象数体系的开山之作,因为其易学背景还是“本义”时代(这个所谓的本义是打折扣的,只是表意上的文本传承,前文已述),所以在能满足八卦组合意象的前提下,象解还是在尽量向卦义看齐,这就使得《大象传》的多数象解还是与卦义契合的。这点与创作于战国后期几乎完全脱离卦义的《彖传》形成鲜明对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